“健康中国 自主创新 造福百姓”研讨会京举行-女性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生理健康 > “健康中国 自主创新 造福百姓”研讨会京举行

“健康中国 自主创新 造福百姓”研讨会京举行

文章来源 : 网络整理 | 发布日期:2018-04-12 08:51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医学界、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等20多人参与,在京召开主题为“健康中国 自主创新 造福百姓”的研讨会。

“健康中国 自主创新 造福百姓”研讨会京举行

  著名医改专家李玲教授主持了此次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医疗支出巨大,特别是面对慢病防控,要达到健康中国的目标,需要依靠制度和药物的自主创新,使用“中国处方”才能造福百姓,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多一些制度自信,多一些像青蒿素、“降压0号”这样的廉价自主创新药物,鼓励他们发挥更大价值,能够找到最适合中国老百姓的方案。

  李玲指出,中国这么大的扶贫力度,但是很多农民还是因病致贫,如果我们的医疗、医保、医药能够更合理的联动起来,把基层高血压等慢病控制住,扶贫的钱可以节省很多,而且老百姓的幸福感会极大提升。

  基于成本和可持续性,要求中国人的医药创新一定要按中国的方式来做,一定要有国家政策来培育创新,才能发展壮大,我们上个世纪70年代有很多创新,人工胰岛素、青蒿素、北京降压0号(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等这些创新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再来借鉴。

  韩启德院士在会上肯定现代医学的巨大作用,也对医学的进步提出反思。他在研讨会上向与会者发问,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历史,医学技术在哪些方面发展的最有成效?答案是很好的控制了感染性疾病。我们擅长解决的是微生物的问题,而不是我们人体自己的问题,因为医生杀死病菌相对简单。外科也在我们解决疾病发生了非常大的作用,有问题的地方切掉就行了,所以大医院的院长很多都是外科大夫。

  韩启德院士提出,事实上,在我们面临疾病的时候,技术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还是太少,能解决的问题太少,因此我们的医学技术一定要有创新,要往前走,但是“用更昂贵的治疗方法,治疗更少数人疾病”的方向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有害的。

  在说到创新时,他认为药品的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创造一个新药,要证明老药确实很好,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他还建议,强调中国自主创新的药品要在国际上发出声音。很多教授现在没用过降压0号,尤其是大医学院出来的。因为现在很多贵药都是那些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医生就认为那是好药。所以“0号”这类老药值得去做很重要的学术工作,也拿到那些刊物上去发表一下,这很重要。同时他特别指出,做卫生评估的时候一定要做卫生经济评估,特别是跟医疗保险结合起来的时候,是不可缺少的,在制定医疗指南的时候,一定要公开透明,避免利益冲突。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先生在医药创新动机和卫生经济学方面也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创新的国家意志和市场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关系真的要处理好,创新原创性和仿制药提升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现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临床研究,都愿意去做创新,因为这个创新容易发表高水平的文章,而仿制药提升质量都不愿意做,因为做完之后,跟创新挂不上钩,这恐怕需要国家意志好好去推。他还呼吁基本药物国家意志的回归。基本药物使用不善,用药不合理,不该用的、用多的、浪费的,导致一年起码浪费三四千亿,需要管这个事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资讯部主任陈伟伟教授也提出,防治高血压不只是吃几个药的问题,最根本的是长期管理,这里面也要考虑卫生经济学问题,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一定要有可及性,中国这么大国家,要走高血压防控的自主创新特色之路,我们2.7亿的高血压病人,都用昂贵的进口药绝对是死路一条,应该走国产化道路,让老百姓用上价格便宜的好药。

  专家们一致认为,不论是药品本身还是医药制度设计都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所有百姓享受医疗服务充分和平衡的保障。怎么解决新药研发与供给充分的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从国际历史经验和调研论证给出了的方法就是:研发协作、廉价药品供给、政府鼓励使用。

  在百姓用药的好坏评价问题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王增武教授提出了个人对好药的判断,一个药物是不是有它的适用价值,第一,使用的药品有效没效;第二,正作用和副作用比起来哪个更显著;第三,获取是不是方便和便宜。

  尽管社会上有专家质疑“降压0号”之类物美价廉的药没有国际学术的推荐,但是不妨碍它在真实世界的广泛评判标准,这在国际医学领域也是很认可的标准。现在基层的慢病防治现状是,发现率逐渐高,而治疗效率不高,所以一个长效、有效的药物,对于改善药物依从性方面,提高治疗控制率方面也非常有用,在针对医生培训方面、在医生用药准确性方面也都有很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