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首页>>
深圳宝安法院出台广东首份家事心理咨询规程 家事审判全流程科学化心理疏导 发布时间:2017-12-19 15:56 星期二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法制网记者 唐荣 通讯员 吕静 刘某和李某经人介绍后于2003年结婚,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共同经营一家药店。今年,丈夫刘某到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起诉离婚。二人在法院唇枪舌剑,情绪激动,法官决定把他们转介到心理疏导工作室,接受心理疏导。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宝安区法院了解到,11月27日,该院率先在广东省出台家事案件心理咨询工作规程,内容包含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纪律等,进一步完善心理疏导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抚平婚姻家庭纠纷各方因感情危机形成的心灵创伤。家事案件心理咨询工作规程的出台,标志着宝安区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诉前诉中强化心理干预疏导 据介绍,2012年起,宝安区法院在广东省率先启动家事审判改革。2013年9月,成立全省首家具有独立建制的家事审判庭,建立家事诉讼中心,内设圆桌法庭、单面镜观察室、心理疏导室、幸福家庭成长学校、沙盘推演室等设施,推动家事纠纷调解,促进家事案件有序、快速流转,逐步形成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向“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转变的现代家事诉讼理念。通过对当事人心理疏导,帮助舒缓对立情绪,明确争议问题,诊疗情感创伤,挽救婚姻危机,修复家庭关系。 2016年5月,宝安区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深圳市法院系统唯一的“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承担了深圳法院重点改革项目——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为家事审判改革探索更多可复制的“宝安样本”。截至今年12月,宝安区法院共审结家事案件9676件,结案率93.27%,调撤率61.02%。 2016年11月,宝安区法院启用沙盘心理疏导室,由心理咨询师通过沙盘游戏的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沙盘心理辅导服务。2017年6月,宝安区法院与深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在家事诉讼中心建立家事纠纷心理疏导工作室,在专业心理咨询师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利用专业沙盘设备、单面镜观察设备等进行心理测评与心理疏导,帮助当事人舒缓对立情绪。 法官通过单面镜观察室知悉当事人、子女的真实意愿,从修复感情破裂、维护家庭和睦的角度处理家庭矛盾,迄今心理咨询师共为当事人提供心理干预、疏导服务459人次。通过心理疏导后,按法官的需要,心理咨询师撰写出专业的个案报告,帮助法庭了解当事人内心需求、情感聚焦、矛盾根源、修复的可能性,对判决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目前已撰写专业家事个案报告书28份,通过心理干预或疏导挽救200多个家庭。 诉后注重情感帮扶家庭成长 宝安区法院家事审判庭庭长张力英认为,家事案件很复杂、很难处理,老年人、妇女、儿童往往难以从家庭变故中走出,纠纷化解、权益维护需借助“专业工具”。家事案件涉及情感和心理、交织伦理和道德,不能一判了之,还应该关注当事人后续的心理情感需求。 为此,宝安区法院组建了由专业社工组成的定期回访工作组,建立家事案件审结后定期回访制度,做好“三个后续”。 后续社会帮扶。由专业社工收集当事人的经济困难、心理创伤、子女入学难等情况,向妇联、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等发出社会帮扶建议函,避免“二次矛盾”。至今已进行回访58余次,发出社会帮扶建议函12份,帮助当事人切实解决了实际困难。 后续心理回访。对判决离婚的案件进行电话回访、实地探访,了解双方目前情感关系、生活状况及子女探视方面情况,进一步钝化矛盾。 后续情感指导。对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进行回访,与妇联合作“幸福家庭成长计划”,组织当事人参与“夫妻成长训练营”活动,修复当事人与家庭成员之间失衡的家庭关系。 科学心理疏导挽救濒破家庭 文章开头提到的刘某和李某的案子,经过心理咨询师初步了解,发现刘某并不想离婚,只是想通过起诉让妻子意识到问题所在。刘某理性地陈述了二人婚姻关系中不和谐因素,希望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被告梳理清楚他们现在的关系。 领会到刘某的用意后,心理咨询师为李某解读了丈夫日常生活中对她关爱与照顾的事例,坦诚地告诉她,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会逐渐发展到这个地步,带领被告换位思考,李某的情绪逐渐缓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