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CBNData《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低龄化成关键词)
从HPV疫苗在国内上市到开放线上预约,关于它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这正是因为HPV疫苗对预防子宫颈癌有巨大作用,而宫颈癌是继乳腺癌之后,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杀手”。
从国内女性对HPV疫苗的关注度,我们可以发现女性自身健康意识已逐渐觉醒。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及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女性已经开始习惯使用女性健康管理App来记录和掌握自己的健康状态。而国内女性移动生理健康服务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并愈发呈现细分趋势,从仅服务女性生理心理健康,延伸到女性健康管理、两性记录、孕期记录、备孕管理等方方面面。
8月23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大姨妈App及《健康时报》共同发布2017《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以下简称为CBNData《白皮书》)。CBNData《白皮书》以大姨妈App平台1.2亿用户为基础,并随机选取其中10万活跃用户的行为数据为样本与阿里巴巴消费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全方位洞察中国女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和消费特征,助力企业商业决策。
CBNData《白皮书》显示,女性对于自身生理健康的关注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其中北京、上海的女性对于自身的生理健康更为重视,同时,低龄化成为了关键词。在女性生理周期方面,女性初潮年龄呈低龄化趋势,2017年女性初潮年龄为12.7周岁;有19.6%的女性存在月经周期不调;有六成女性存在痛经症状。在两性健康方面, 95后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呈低龄化趋势,2017年提前至17.71周岁;有性行为记录的中国女性平均每周1.2次性生活;有超过一半的女性不采取安全措施避孕。在孕婴方面,女性孕期生理症状大部分集中在孕早期,其中年轻孕妇生理不适症状更剧烈。
此外,CBNData《白皮书》还描绘了女性生理健康App的四大用户人群画像:青春美少女、未婚白领、年轻辣妈、大龄熟女。用更细分的服务、更科技化和精细化的产品,女性健康领域移动平台才能把握潜力巨大的未来女性健康市场。
“大姨妈”,熟悉而陌生
女性的生理周期从青春期开始,伴随女性几十年,是女性最重要的一个生理现象。CBNData《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女性初潮低龄化,过半数中国女性遭受痛经困扰。痛经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妇科疾病、外界刺激、不良生活习惯及心理情绪,缓解需因人而异。此外,作为女性私处用品,超薄型卫生巾成主流选择;在具有附属功能的卫生巾中,清凉型卫生巾受青睐。
-女性初潮年龄呈低龄化趋势,并受地域纬度和经济水平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改善,疾病减少等因素,女性的初潮年龄也随之提前。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00后的性发育年龄提前至12.7周岁,不过,初潮低龄化不完全等同于性早熟,不必过分担忧;从地域上看,北方地区女性平均初潮年龄晚于南方地区;从经济水平来看,越发达的地区,女生的平均初潮年龄越早,一二线城市女性初潮年龄比三四线城市早0.2周岁。
- 仅19.6%的女性存在月经周期不调,超过六成女性有痛经症状
根据医学界定,女性正常行经期天数为3-7天,一般女性两次生理周期间推迟或提前7天以内都算正常范围。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中国女性平均行经期天数为5.8天,有67.5%的女性定义自己经期不调,但实际仅19.6%的女性可被定义为月经周期不调。
而在生理周期中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引发一些生理症状,如痛经、身体酸痛、腹痛等,同时也会影响女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每10个经期女性中超过6个人记录过自己存在痛经症状,行经第一天的痛经概率高达76%,痛经时长平均持续1.8天。比起无运动习惯的女性,有运动习惯的女性痛经比例减少17.1%。
建议女性们平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少生气、少吃生冷食物,注意保暖,适量运动,这样才能逐渐缓解。
而俗称的“经前综合征”最常发生在行经期前,通常会出现焦躁、易怒,甚至感到情绪低落郁闷的情况。